党建引领“夕阳红” “银发”支部更深情
宣城市委驻芜工委下设28个党支部,党员数541名,其中20个直属支部为离退休党支部,80岁以上党员262人,年龄最大的党员102岁,是典型的老龄化党组织。近年来驻芜工委转变服务方式,从实际情况入手,把常规的组织制度生活化、情感化,让老党员有阵地、有舞台、有作为,构建了“红色托底、银色添彩”的“银发党建”引领基层党建新局面。
在驻芜工委下属的离退休党支部中,存在着党员居住地较为分散,资源配置不平衡、活动难开展等问题。驻芜工委积极采纳党建指导员的建议,将20党支部划分为五个片区,既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有利于加强交流与合作,又能够实现老带新、强带弱的组织管理模式,促进各支部之间的协同发展。今年5月10日,由直属一、二、三、五党支部组成的第一片区率先活动开展,其他片区也纷纷跟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离退休党支部工作手册》是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从2014年第一个版本面世,到现在已经修改了多个版本,每一次修改,都离不开第十九支部纪检委员汪光宣的默默付出。翻开2023版的《驻芜工委离退休党支部记实工作手册》,结合了省委老干部局《关于开展离退休党员记实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有关记实内容的要求,又有针对性地对修改和完善了老同志的健康情况、入党时间等内容。汪光宣坦言:“《离退休党支部记实工作手册》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依据,为开展支部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虽然离退休老党员年迈的身躯已经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活跃,但他们通过参与活动,与其他党员一起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党龄和经验,为后辈党员树立了榜样。一支部91岁的老党员戴得贤今年以来到社区、学校和机关义务讲党课7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十八支部92岁的老党员葛家骅除了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还经常致电支部询问最新的学习材料。十六支部书记周玉涛告诉记者,该支部95岁的老党员陈庶士,每次支部组织活动都会让自己的女儿将他送到支部听党课……在驻芜工委,这样的老党员还有很多,离退休老党员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展现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终身学习”。
在老党员们的眼里,党旗始终是他们毕生追随的象征,党的事业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十四支部书记张山河退休后就担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经30多年,现在已经91岁高龄的他也是驻芜工委直属支部中年龄最大的党支部书记。张老告诉记者,支部委员黄永康管理着支部的财务支出,今年4月黄永康的病情突然恶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不忘交代妻子将支部剩余的经费交到自己手上,第二天黄永康就溘然长逝。十八支部党员杨子清今年年初突发脑梗,支部书记舒良生到医院看望时,扬子清已经说不出话,却用手比画着要缴纳今年的党费。两位老党员用实际行动弘扬了党性和精神,他们无私奉献、忠诚于党的初心,用生命守护着党的事业,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离退休老党员始终坚守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深知公益事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积极投入其中,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十九支部书记岳淑明告诉记者,该支部老党员冯百研近年来陆续为家乡捐款近20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家乡的建设发展。作为宣城市老年书法协会会长,他的作品还多次参加省市两级书画展的展览。在建党百年之际,一支部老党员李淑文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一针一线地绣成了“百寿图”十字绣送到驻芜工委,表达了对党百年华诞的激动之情。在抗击疫情期间,老党员们纷纷以身作则,主动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放弃了安逸的退休生活,毅然投身到一线工作中。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排查、宣传教育、物资捐赠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离退休党支部在驻芜工委的领导下,凭借出色的基层党建工作表现,荣获了多项省、市级表彰。这些殊荣充分彰显了离退休党支部在组织管理、服务离退休党员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下一步,驻芜工委将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部署,继续坚持以服务老党员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先锋模范作用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驻芜离退休党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