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与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后呼应,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其精神的当下,国人深受震动,多位身陷囹圄的原省部级以上高官现身说法,令人不禁唏嘘。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肃纪的“一招招”正彰显着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势。
在这部大片里,在涉事官员的 “忏悔”中,我们听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冲锋号”,更感受到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的“集结号”。
一、力扛“刮骨疗毒”易,抵御“糖衣炮弹”难
关公能忍住刮骨疗毒之痛,却战胜不了内心的傲慢和刚愎自用,最终被逼得败走麦城。片中那些高干们的忏悔大多是因最后没有守住底线。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哪个不是“吃得苦中苦”?可是随着地位的提升,慢慢地在自以为正确的认识中放松了警惕:为了自己的“亲民”“够意思”,和老板们勾肩搭背了;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能“人上人”,伸手索贿了;信奉“人情练达”,就把纪律和原则抛到一边了。
毛主席曾在一次报告中说道: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这谆谆教诲在时下更显其精神。而这“糖衣炮弹”的诱惑不仅仅包括物质利益,还包括那些让你步入歧途的念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就是告诫全党同志: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
二、人民的眼睛雪亮,监督是永远都在
黄炎培的“历史兴亡周期率”之问,和毛泽东“让人民起来监督”之答的“窑洞对”,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深处的烙印。这个来自人民的党,将永远在人民的监督之下。中国共产党时刻与时俱进,清楚明白“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的古训,也深刻认识苏共消亡的惨痛教训,因此,号召全党同志要时刻用“四个意识”警醒自己,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地位有多高,都不可肆意妄为,人民群众心里的那杆秤始终都在掂量着你。人民才是历史的英雄。无论多高的演技,终究逃不过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这样的监督,永远在路上。
三、做合格党员,同志仍须努力
在面对鲜艳的党旗下,入党宣誓的那一刻,我们都曾为了理想信念满怀豪情,庄严肃穆。在工作伊始,也会躬身自问,群众满不满意?可是,随着时光流转,面对繁琐闹心的具体事务,久而久之,便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为什么要干好手头的工作,甚至忘记干这些工作究竟是为了谁?为了什么?此时此刻,且不说优秀,就是合格党员的标准都也已经渐行渐远了。
做一名合格党员看似是最低的标准,实际上却是最难的。因为这需要有一份永恒的赤子之心。这份恒心是要放得下自己的利益得失,装得进人民的殷切期望。当看到《永远在路上》的那些高官身陷囹圄自我检视感慨连《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基本要求都没做到时,我们是否也该扪心自问一下,做合格党员要永远在路上呢?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弦外之音应是题内应有之义。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永远在路上;党的建设和做合格党员永远在路上;实现民主文明富强的中国梦也永远在路上;新的长征我们昂扬奋进!(白梅)